10月29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在线观看了由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本次课程思政示范课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李彦冰副教授主讲的《中国新闻事业史》,李老师从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谈起,介绍了《中国新闻史》这门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有机结合的思路,并结合新闻历史事件、典型人物深挖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课后,学院教师围绕着李老师的讲课展开了研讨。
张鸿燕老师说,收看李老师的课受益匪浅。通过这堂课,使我加深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体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同向同行的重要性。我觉得作为一名教思政课的教师,更应该从“育人”的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为培育时代新人尽职尽责。
陶悦老师说,李老师将《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和,较好地实践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协同作用。他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注重职业操守与家国情怀,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素养,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结合起来,很好地实现了专业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提升了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刘俊燕老师说,李老师的课让我体会到课程思政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思政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与时俱进的职业性格和职业信仰、爱国主义情怀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观。靳海山老师说,李老师的授课特色在于,充分挖掘了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历史事件和典型人物的丰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标。李萍老师说,“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重要措施。李彦冰老师的示范讲解给我们新的启示,要将思政目标化为课程目标,围绕课程对专业的价值支撑点确定教学设计的思路,在课程思政设计中及时注意吸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采用“润物无声”、“寓观点于材料之中”的教学策略。李慧琳老师说,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蕴含着启迪人们智慧、激发爱国热情、拥有社会正义感、负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文化自信、充满人文精神等历史与现实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的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掘每一门课程潜在的思想政治元素,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讲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开发出来,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李老师的课可以说是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视角。武林杰老师说,“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成创新。课程思政,不是“课程”加“思政”的机械组合,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李老师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启示我们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学科思政元素所蕴含的价值精髓,在课堂中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发展。李基礼老师说,李老师从课程的目标、设计方案、基本思路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关于课程思政的想法和做法,清楚地表明思政元素不是因为政治任务而强加给专业课程,而是内在于专业课程之中的。每一门课既包含授业解惑的内容,也蕴含着传道的精神内涵。因此,课程思政要积极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把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做到课程与思政同行。
与会老师普遍认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和教师发展中心组织课程思政示范课开阔了自己视野,深化了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为今后如何与专业教师进行协同、如何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提供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