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团班一体化建设的学科优势,彰显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11月16日至17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本科班班主任王玉玲和班委一行前往天津,开展题为“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影响——以天津为例”的调研。通过走访天津红色纪念馆,笃行团成员考察了天津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发挥。
“到北京看毛主席,到天津看周总理”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周邓纪念馆抓住这一契机,突出天津特色,将原展览周恩来、邓颖超生平合并展示改为两个既自成体系又具有内在联系的主题展览:周恩来生平展“人民总理周恩来”和“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充分展示了周恩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贡献和邓颖超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贡献。笃行团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周恩来、邓颖超的雕塑前,面对党旗庄严宣誓,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参观完展览后,队员分成小组开始了访谈,就红色景区存在的现实价值和当前纪念馆的游客构成等方面分别向参观者和景区工作志愿者进行访谈。
今年恰逢南开中学建校115周年校庆,与正门处热烈的校庆氛围不同,旧址显得庄严、肃穆。门口的“周恩来同志在津读书及革命活动旧址”几个字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纪念馆主体建筑东楼内复原陈列的东四讲室和理化讲室再现了当年风貌,这里是周恩来上课和开展社团活动的场所。楼的前厅左侧是南开学校当年放置于此的大立镜,镜子上方悬挂着学生必须遵守的“容止格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笃行团成员深受鼓舞,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为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平津战役纪念馆基本陈列包括:战役决策、战役实施、人民支前、伟大胜利、英烈业绩五个部分。跨过金汤桥,进入胜利广场,平津战役纪念碑像一把锐利的剑,直插云天,向我们诉说着平津战役的历史。进入纪念馆主展馆,映入眼帘的是五幅巨大雕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书记目视前方,昂首挺胸。而后,我们参观各展厅,真切感受到“民兵是胜利之本”。
我们不断地思考、努力地探寻: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有什么影响?如何才能更好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我们也走访了部分参观者,他们中有学生,有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更有革命前辈。他们的回答开拓了我们的思路和视野,更给了我们别样的感动与思考。我们认为,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将历史与新时代紧密相连,以历史为轴,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才能更好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和效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我们的笃行团中,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也有渴望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同学。初心在呐喊,使命在召唤。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先辈的精神;不断实践,为中华之强大而读书、奋斗。
队员感悟:
本次的天津实践活动是一次红色文化重温之旅,更是一次红色基因传承之旅。从周恩来、邓颖超的人生历程中,在南开中学的沧桑旧址里,从平津战役的战火纷飞中,我们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周总理的生平使我们的敬佩感激之情油然心生,和老者进行关于平津战役的访谈也使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次调研活动收获颇丰,队员们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任务。——何瑶
我们参观了三个纪念馆,访问了游客、志愿者等不同身份的人们,了解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当中的重要位置,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陈思如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浪漫爱情的背后,更多的是互相信任,共同携手,一生服务于国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教学过程,我会运用革命前辈们的例子,把他们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责任担当,传承和传授于更年轻的一代,使教育越来越好,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 ——努尔马提
周总理为了人民、为了中国外交奔走一生,邓颖超为了解放妇女事业奉献一生。经过此次调研,我更加清晰地从实践队员身上,看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祖国未来栋梁!——吴雨暄
从书本上,我学了一遍又一遍平津战役的历史,看了一篇又一篇周总理、邓颖超的事迹,可都没有这一次来的震撼人心。短短两日,感慨无限。英雄已逝,但他们的精神长存,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徐晨
透过周邓纪念馆和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橱窗,我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我深深地被这些历史所震撼和感动,更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 ——陈子怡
我亲身走过了周总理学习和工作过的地方,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的动人画面。我会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因为它是像恩来总理这样的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的! ——王雪莹